晏燕:爱鸟要“观”鸟而非“关”鸟

[ 打印 ]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7-12-11

  如今的晏燕至少有三重身份: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野鸟会观鸟领队、清河调研一段的“河长”。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北京的清河,那你一定要认识晏燕老师。清河调研是自然之友野鸟会承担的一个流域生态调查项目,主要对清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开展调查。而晏燕是其中一段的负责人,因此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河长”。

  听起来只有一段,但这个“河长”可不好当,不仅要观察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动物、河里岸上的植被,还要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测试水样等。“河长”所组织的活动,包括野鸟会会长在内的大队人马,都要上阵。

  这些忙碌的日常,只是晏燕生活的一个缩影。

  结缘野鸟会成为志愿者

  晏燕退休前是一名调度员,平时做自己的事,不太爱跟人打交道。退休后的她,本可以有多种选择:过悠然自得的家居生活,或者再找个工作发挥余热。但她依着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没有金钱回报的志愿者。

  在她看来,“志愿者”是个令人振奋的称谓:抗洪抢险有志愿者的加入,地震救灾也有志愿者的身影。北京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经突破了200万。喜欢安静、性格不张扬的晏燕参加的,是负责给别人传授知识的志愿活动——博物馆讲解员。也正是因为这个机缘,她结识了自然之友。

  2008年,时任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的晏燕,参加了博物馆组织的赴北戴河观鸟活动。那是她第一次在野外观察自由栖息的鸟儿,这让她感觉非常美妙,也因此对观鸟产生了兴趣。

  经同在博物馆做志愿者的陈小娓老师介绍,晏燕参加了自然之友观鸟组的一次公开活动,从此,她的观鸟热情便一发不可收。

  随后,晏燕参加了野鸟组组织的新疆观鸟活动。这次行程,让她强烈地感受到了环境与鸟儿的关系:环境越好的鸟类栖息地,鸟儿就明显越多。

  自此,爱上观鸟和环保的晏燕,接连参加了野鸟组15周年庆和其他的观鸟活动,逐步加入到自然之友野鸟会的观鸟队伍中来,并成为核心成员。

  与鸟友一起,晏燕还去了很多地方,如老铁山、鄱阳湖、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及国外的斯里兰卡等。

  在北京天坛观鸟时,作为普通市民,一开始,晏燕只知道老五样:喜鹊、灰喜鹊、麻雀、乌鸦、珠颈斑鸠。后来,在野鸟会的讲解下,她逐渐可以辨识出越来越多的鸟,如啄木鸟、灰椋鸟、白头鹎、红嘴蓝鹊、长耳鸮。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让晏燕的观鸟体验更加充满乐趣。

  观鸟也有痛心的时刻。在天坛,观鸟爱好者们有着固定的观鸟路线,多是草木繁茂、鸟群栖息之处,鸟的种类也很多。但令人揪心的是,伴随着天坛科普基地的兴建,原先的苗圃灌丛消失了,换成了硬化地面。这样虽然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但对鸟类来讲,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近年来,原本十分活跃的长耳鸮逐渐消失不见,这令观鸟爱好者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爱鸟宣传身体力行

  观鸟,不止于内部的兴趣爱好与怡情。在野鸟会,晏燕经常与其他老师一起去各地做科普宣传。西双版纳植物园、福州森林公园、北京柳荫公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大家不仅真心实意地保护鸟儿,还身体力行地进行爱鸟宣传。

  老北京人爱遛鸟,几只鸟笼子在手,耳边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其乐无穷。但野鸟会的爱鸟宣传则要告诉公众,爱鸟要“观”鸟,而不要“关”鸟。

  观鸟和纯粹的拍鸟也不同,观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鸟儿、了解它们才来观鸟。观察鸟的种类,熟知鸟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愉悦身心的过程。

  从一开始的单纯参与,到之后的亲自带队,晏燕与鸟儿的缘分,也越来越深厚。

  几十次观鸟活动后,晏燕成了真正的观鸟达人。她给年轻人做科普讲座,并分享观鸟感受,这些活动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晏燕觉得,通过学习交流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追求、更有动力。

  用她的话说,何乐而不为?

  “我们是做公益的人,愿意无私奉献”,晏燕平静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豁达。

  从不爱跟人打交道的调度专员,到博物馆志愿者,再到观鸟组织的领队、河长,晏燕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她的位置。

  • 省内环保
  • 国内环保
  • 国外环保
  • 环保相关
  • 媒体环保
  • 省直部门
  • 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