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古韵之美

[ 打印 ]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7-12-11

  洁白淡雅的冬雪,有着很强的文学意蕴,向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在此小雪节气刚过、大雪节气将至的冬日里,我们不妨沏上一杯香茗,一同赏析古诗词中的冬雪之美。

  冬雪之美,在于它用洁白的身躯装点了如画的江山。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南秦雪》中写道:“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树银。”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摹出了一派冰雪世界,那远处的山峰,既像石笋,又像一根根美玉那样晶莹剔透,漫山遍野的松树枝叶上层层叠叠地落满了雪花,宛如天上的朵朵白云。天上人间,浑然一体,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唐人高骈在《对雪》一诗中道: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坐在窗前的诗人,迎着飞舞入窗的六出雪花(因雪花的形状是六角形的,故古人将雪花称之为“六出飞花”),看着窗外的一杆杆青竹变成了洁白如玉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通透明亮了。诗人由此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坎坷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呈现在眼前的将是辽阔无边的洁白世界。诗人借景抒怀,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的东西,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

  美好。

  李白在《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诗句,则展现了一种大气之美,作者以气势磅礴的笔法描写了燕山的雪花有“如席”之大,这里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细细想来,燕山地处河北平原的北端,寒冬季节落下如此大雪,倒也在情理之中。

  冬雪之美,还在于它的别称和意境之美。冬日之雪的意境往往来自古人对雪的各种富有诗意的别称。白居易把雪比作“玉尘”,在《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中有“东风散玉尘”的诗句;杨万里则将雪喻为“银栗”,在其所作《雪冻未解散策郡圃》中留下了“独往独来银栗地”的佳句;唐代诗人吕岩更是极富想象力地称雪为“玉龙”,其诗作《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有“岘山一夜玉龙寒”的描述,不知云南丽江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与此诗句是否存在关联。南宋词人吕本中在《踏莎行》中认为冬雪和腊梅有浑然相似之处:“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花魂雪魄,同冰清玉洁;雪白梅洁,皆圣洁高雅。赏雪闻香,令人悦目赏心。纷纷扬扬飘洒的雪像梅花一样洁白,凌寒怒放的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无论是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处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之下,雪又会以另外一种存在形式,无影无踪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雪也有化作永恒的时候,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积雪浮云端”和杜甫的《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描述无疑是人们期待四季赏雪的索引。

  雪又具有不事张扬、低调与世的性格。它从天而降的时候无声无息,化作滋润万物的春水之时依旧悄然无声,这种甘愿忍受孤独与寂寞品格,我们是否可以从柳宗元的《江雪》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之中感受一二呢?“孤舟”“独钓”“江雪”所展示的画面和意境分明是一种孤独的美、一种冷峻的美。

  冬雪之美,还在于它在寒冬的季节里传递了春天的讯息。严冬过去是春天,而漫天飘洒的雪花,不仅装点了江山,滋润了大地,还传递了春天即将到来的讯息。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苑中遇雪应制》中“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的诗句,以自问自答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喻雪为花的喜悦。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大地突降大雪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景象,就好比一夜春风吹开了大片大片的梨花。如此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北方的雪景,其“千树万树”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给寒冷的冬天抹上了一层暖暖的色调,因为漫山遍野的梨花都竞相开放了,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

  • 省内环保
  • 国内环保
  • 国外环保
  • 环保相关
  • 媒体环保
  • 省直部门
  • 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