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 打印 ]
来源: 时间:2015-03-18

 

把握本质要求 抓好重点工作

  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潘岳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总体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共同构成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思考与系统论述。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激发创新实践活力;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增强真抓实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唯物主义的生态的自然观,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的新社会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论,本质与核心在于建设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环境保护入手,以环境保护着力,全力保护好作为生产要素和生活基础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咐:“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严肃告诫:“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发展才有载体,转型才有支撑,文明才有底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必须对这两个问题研究深、领会透。惟此,才能在顶层设计中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在政策实施中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有效协调起来,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把解决突出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四个全面”的要求出发,使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与改善环境质量相适应,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必须与牢固建立守法底线相促进,作风和能力建设必须与深化环保工作相匹配。建设美丽中国正是我们环保人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境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翟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有关活动时,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就是新的发展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特别是对环境执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些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而且形象生动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定位、工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环保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严格执法上下功夫,在严查严处严罚上下功夫,在严厉追究责任上下功夫,坚决纠正一些地方监管缺位、执法不到位甚至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当前,全面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需要牢固树立一个意识,用好三个策略。一个意识是指,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严格执法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改善环境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执法监管工作。所谓三个策略,一个是信息公开的策略。对各类违法行为要予以曝光、信息公开,并逐步建立“黑名单”制度、信用评级制度,把违法违规、不重视环保工作的行为广而告之,让其处处受限;第二个策略是发挥典型案件的震慑作用。一旦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就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并采取责任链倒追的方式,严厉追究监管责任,让违法企业和人员付出付不起的代价,使环境执法具有威慑力和权威性,最终形成其他企业不敢违法违规的局面;还有一个策略就是进一步加强“督政”工作。

  环保部门依法对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环保法规政策情况开展综合性督查,是新《环境保护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有利于督促地方政府加强环保工作;同时,搞好环保工作,也需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近年我部组织对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综合督查取得很好成效。下一步,各省级环保部门也应加强“督政”工作,每年对行政区内不少于30%的地市政府开展综合督查,我部也将选取1~2个重点省份开展综合督查试点,并向社会公开综合督查情况。

  “严”字当头 求实创新干事业

  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 周英

  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重要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奋力开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局面。学习中我体会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一个“严”字。一要从作风严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必须靠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去干。我们要以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环境保护部机关和全系统作风的整体转变,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解决工作疲沓、落实不力的问题,着力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把各项工作做实。二要从制度严起。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作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就要聚焦主业主责,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三要从队伍严起。近几年来,环保系统受党纪政纪处分和法纪处理的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各级党组织务必高度重视环保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教育干部、从严管理干部,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监督、敢抓敢管。以规范环保权力运行为重点,从依法行政、严惩腐败、建章立制三方面共同发力,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努力建设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环保队伍,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深刻领会 努力践行

  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李干杰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最强大的思想武器,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是创造性地回答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对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扬弃和升华。习总书记强调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环境与发展这条主线,突破了过去“就环境论环境”、环境与发展“两张皮”、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等传统观点和思想,是对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传承和深化。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比,习总书记要求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来清醒把握和全面统筹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巨大贡献。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我们党为应对资源环境的新约束,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顺应世界绿色发展的新潮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和创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

  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意义;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三是用生态系统方式统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切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制度保护环境;五是认真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这要求我们既要敢于担当、只争朝夕,又要从容淡定、科学理性;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以实际行动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的决心,看到环境问题解决的希望。

  践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和新常态特征,不断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特别是在我分管的自然生态、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要着重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要坚持三个导向(目标、问题和手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坚持两手并重(约束和激励);坚持全民参与,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个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的体会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并成为我们两会分组讨论的一个热点。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日常思考,我也谈几点初步体会。

  首先,必须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与总书记早在2005年就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是一脉相承的。早年我在云南工作时,大理人就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十多年来持之以恒进行治理,实践证明,由于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遵循自然规律,洱海已经是我国城市近郊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所以总书记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其次,必须加快环境质量的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直接发问“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的重要理念。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且良好的环境质量本身就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获得感”。环境问题千头万绪,但改善环境质量始终是核心和关键。今年我提交了政协提案,建议尽可能把水、大气、土壤等相关环境质量指标增加为“十三五”规划考核指标。当然,改善环境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靠借东风,我们要坚信事在人为,只争朝夕,才能久久为功, 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环境质量变化取信于民。

  第三,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手段,为破解环境问题提供引领与支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同样的道理,科技创新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如我们在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就同步启动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坚持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通过编制排放清单帮助摸清家底,制定源解析技术路线明确主攻方向,发布技术指南指导科学治污,切实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好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更加深刻地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条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近期重点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抓紧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健全环保标准和技术政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为生态环保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 何捷

  全国两会的一个突出亮点、重要成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帐、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一重要论述, 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方法武器。

  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组织保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我国生态环保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滞后,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环保职能分散、交叉,体制机制不顺,编制总量不足,技术支持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环保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按照“四个全面”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突出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积极研究和推进体制改革,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用途管制以及生态环保管理体系、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体系。

  一是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科学规律,以污染防治、生态与资源保护、核安全监管等职能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针对环保部门薄弱职能领域,争取强化农村环保、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察监测、环境应急指挥协调等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增强监管能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发布实施,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完善生态修复和补偿制度,推动建立陆海统筹机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做大做强技术支撑体系。

  三是研究并积极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制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评估办法,把评估结果作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制,明确地方党委及其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资产核算研究和环境审计。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主体行为边界,形成三者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合作治理框架。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向社会购买监测服务,创新政府环保投资管理机制。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生态文明的结构与层次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 万本太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以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的价值观念。

  生态文明的结构包括核心价值、基本精神和多样化的方式。核心价值由基本精神体现,多样化的方式反映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旨在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追求人类的一种崇高境界。它集中体现在天、地、人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平等尊重精神与友善合作精神。以人为本包括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的成果让所有人共享,还包括在发展中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发展既能满足人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还能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以及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顺应自然规律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能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生态文明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也会不同,但其共性都表现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合作共赢,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及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因为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生态文明不仅存在结构,还存在层次。生态文明有三个层次,即外在层、融合层和内核层。生态文明的外在层是指直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层次。李克强总理曾指出,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指的就是这一层次。生态文明的融合层是指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层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是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模式和人的生活方式上的表征层次。生态文明的内核层是指价值取向的层次。这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其基本精神和多样化的方式。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这一价值取向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因此,必将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核安全

  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 刘华

  两会期间,环境保护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热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保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部署了2015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3月5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了上海、江西、广西、吉林四个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活动。四个省市地理跨度从南到北,发展水平有高有低,省份特点各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代表团的讲话中都谈到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特别是核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结合习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总思路和战略布局,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习总书记强调,“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复杂,需要环保战线和核安全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尽职履职、勇于担当,摒弃“蓝天要靠借东风”的等靠要思想,树立“甘将心血化春风”的担当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核与辐射安全贡献力量。

  二要动真碰硬,从严执法。习总书记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治乱要用重典,沉疴须落猛药。要以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为重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亮剑的精神,为守法者保驾护航,让违法者寸步难行。在核安全监管工作中,继续保持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的两个“零容忍”,持续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

  三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习总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讲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社会各个层面都能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在环境保护上形成合力,共同做到算大账、算长远账。核安全亦是如此,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安全和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才能从行动上杜绝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真正做到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核安全。

  四要尊重规律,科学施策。习总书记指出,“要遵循自然规律,把工作做扎实”。对规律的认识,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空间上看是立体的,从时间上看是动态的,只有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才能逐渐把握规律,运用规律,面对复杂问题时才能够找准七寸,点中穴位,提高效率。同样,核安全工作也因为其技术复杂性而牵一发动全身,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客观规律全面准确的认识,也是核安全监管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省内环保
  • 国内环保
  • 国外环保
  • 环保相关
  • 媒体环保
  • 省直部门
  • 政府网站